兩代蝸居大戰 成年子女與父母開火的3大導火線
發布時間: 2017/05/21 17:29
最後更新: 2017/05/21 17:29
明愛向晴軒於2015年9月至今年1月,以問卷訪問了675名父母及成年子女。結果發現,最多受訪的父母和子女在過去半年因家用問題、家務分工,及拍拖或結婚問題而起衝突。
其中有27.5%受訪父母與子女每2至3日,甚至每日衝突一次。家庭衝突的形式上,以爭論、不瞅不睬及指責為主。6成受訪子女與父母都認為,在未來半年都未能改善親子關係。
明愛向晴軒高級督導主任王翠珊指,家庭衝突起初都是以吵架為主,但當次數漸多,爭執不斷累積後,其中一方開始產生「交都唔嗌」的心態,不理會對方的說話和行動,形成不瞅不睬的零溝通模式。但當日子久了,雙方再發生大衝突時,則後果可達離家等嚴重程度。
王指,不瞅不睬屬冷暴力,不容忽視。社會普遍重視年幼子女或青少年與父母的親子關係,而忽略了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相處之道,以致父母未必及時正視與成年子女之間的衝突,令關係進一步惡化。
有婆婆獨居10多年後,患病兒子突然一家四口要求搬回「老家」與婆婆同住,婆婆心裡不願,但基於愛子之心而沒有說不,結果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。
婆婆在生活上與兒子、媳婦和孫女發生衝突,感到被孤立和辛酸,三代人近乎零溝通,但她又不願兒子夾在中間,只能啞忍,到公園裡向大樹和鳥兒訴苦。忍無可忍下,婆婆最終要求搬家,卻釀成與兒子和媳婦的「世界大戰」後,兩代人從此割席,斷絕母子關係。
明愛向晴軒指,類似的個案常見,兩代人不瞅不睬屬冷暴力,較身體暴力造成的傷害更大。機構提醒,父母與成年子女存在差異是必然的事實,關鍵在於兩代是否能夠互相明白、體諒及支持,兩代人都可從對方的立場思考,不要偏執於己見或強加自己的觀點於對方,學習接納差異。